|
第二节分离设备
1.油分离器
油分离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利用油和制冷剂密度不同,当通道截面突然增大,流速骤降(由10~25m/s降至0.8~1m/s),重量较大的油滴在重力作用下落下;在油分内部使气体流动方向改变或利用离心作用,使密度较大的油滴分离;利用制冷剂液体或冷却水管,使混合气体冷却,使其中夹带的油蒸气凝结成较大颗粒的油滴;利用过滤设备过滤。
从外观结构来分,分为立式油分和卧式油分。
从分油方式不同,油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洗涤式油分:
主要适用于氨系统。工作时,桶内保持一定高度的氨液(通常由浮球阀控制),压缩机排出的氨气通过桶体上部封头处、伸入桶内的进气管进入氨液中洗涤降温,油蒸汽温度降低凝结成滴沉入桶底。氨气离开液面时改变了方向,且流速大大降低。桶体上部的伞形孔板不仅可以使油进一步分离,还可以挡住被被气体吹起的氨液滴。
填料式油分:
图2-21所示的是填料式油分的结构示意图。钢板卷焊的桶体内装有填料层。填料层上、下用两块多孔管板固定。填料可以是陶瓷、金属切屑或金属丝网,以金属丝网效果最好。这种油分的分油效率较高,可达95%左右。
过滤式油分:
目前大量的螺杆压缩机都采用过滤式油分。利用气体进入油分后,流速突然降低、流动方向突然改变、滤网层对油蒸汽的吸附作用,把润滑油分离出来。
2.汽液分离器
汽液分离器的作用是为防止蒸发器中没有蒸发的液滴随气流进入压缩机,造成液击。其结构与油分离器相似,也是利用速度的变化使重力较大的液滴沉落下来。低压循环桶也是汽液分离器的一种,是重力供液系统和泵供液系统的重要设备。运行时,必须保持一定的液位。不同蒸发温度的系统应当分别设置汽液分离器。
3.空气分离器
空气分离器是氨系统中的重要设备,是用来排放系统中空气等不凝性气体,尤其对于经常在低温或低于大气压下运行的系统。对于中小型氟利昂系统通常不加空气分离器,而是直接从冷凝器等高压设备直接排放。这样做,系统比较简单但不可避免会造成制冷剂的浪费。
空气分离器就是在冷凝压力下将混合气体冷却到接近蒸发温度,使混合气体的大部分制冷剂凝结成液体,并把空气等不凝性气体分离出来,达到回收混合气体中制冷剂的目的,减少制冷剂对大气的污染。最常用的是卧式空气分离器,见图2-22。卧式空气分离器在安装时应使进液端稍高,便于分离出来的制冷剂液体能流进旁通管、空气排出放空气管。
第三节贮存设备
1.贮液器
贮液器在制冷系统中用来贮存冷凝器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调节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制冷剂液体的供需关系;防止高压系统的制冷剂气体窜到低压系统(液封),称为高压贮液器。对于小型制冷系统经常把冷凝器和贮液器和在一起,称为“冷凝—贮液器”。
贮液器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有桶体、液面指示装置、液体进出口、放空气阀等部件组成。贮液器的液面高度应在其桶径的30%~70%之间。
2.排液桶
主要用于重力供液系统,用来容纳热气冲霜时排回的制冷剂液体。其结构与高压贮液器相同。
3.低压循环桶
低压循环桶是泵供液系统的关键设备。其作用是贮存并保持一定的液体、稳定的给循环泵所需的低压制冷剂液体,同时又起到汽液分离器的作用,必要时可兼做排液桶。结构与汽液分离器基本相似。
4.集油器
如图2-23是集油器的示意图。集油器由桶体、进油阀、放油阀、回气阀、视油镜及压力表组成。集油器是氨系统中的重要设备,用于回收及排放系统中各设备存积的润滑油。严禁从带有压力的设备中直接放油。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